“找工作这么难,还是继续读研吧”“既然收入不理想,不如再念个博士”……临近毕业季,这样的“毕业宣言”越来越多地出现在本科生、研究生的口中。有媒体记者发现,部分学生以求学方式逃避就业,求职市场“学历倒挂”现象突出。
因为工作难找,现在的年轻人可以选择“缓就业”,选择去读研或者考博,说明社会进步了。因为在以前,很多家庭是没有条件允许孩子慢慢就业的。大中专生尽早毕业,参加工作,是很多中老年人的记忆。同样,在很多人的记忆中,的确是学历越高,越能找到社会地位高和收入高的工作。这些记忆或者说历史是时代发展的必然,毕竟在过去,能够接受高等教育的人相对较少,国家快速发展又急需高学历人才,那么当时以学历来录用人才,以学历高低划工资等级也是难免的。
但在现代社会,对于人才的定义及选取人才的标准发生了变化。多年来,我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规模平均每年维持在6%左右的增幅。2016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规模589800人,比2007年增加22.9万人,增长63.6%。2016年硕士研究生在校生规模为1639024人,比2007年增加66.7万人,增长68.5%。博士研究生2016年招生77252人,较2007年58022人增长33.1%,2016年在校生342027人,较2007年222508人增长53.7%。高等教育经过多年的快速发展,高学历人才已经满足甚至超过了市场的需求,那么社会对人才标准的评判标准进行细化,以能力来选取人才就成为必然。更为重要的是,现代人才考评和衡量机制的建立,也决定了吃学历“大锅饭”的时代早已经过去。
其实,在现代教育理念中,从来就没有说高学历一定会获得高回报,而是获得的教育越好越高,获得高收入工作的概率越大。当一个本科生能够胜任一个岗位,而一个硕士做得还没有这个本科生好时,这个硕士凭什么拿到比本科生高的工资?人们常说,能力越大,责任越大。对于企业来说,学历只是筛选人才的标准之一。当你进入一个企业,你必须通过业绩来换取更高的收入,成绩越大,工资才能越高,而不是学历越高,工资越高。其实,不只是企业,越来越多的政府部门和事业单位如今也是以能力和业绩来招聘和考核人才的,目的就是对人才的管理实现现代化和科学化。
谈到这里,很多人应该清楚“学历倒挂”本身就是一个伪概念。大学毕业只是一个起点,正如赛跑比赛,大学毕业只是给人一个参加比赛的资格。在比赛中,人们评判一个人的标准是跑出的成绩如何,而不是学历高低。雇佣关系的本质是商业价值的交换。也就是说,现在雇佣关系对人才的要求是学历高,还得能力强。你给工作单位创造什么样的价值,对方才会根据市场规律,给予你相应的回报。
高等教育很大程度上是一种通识教育,只能给你一张参加工作的入场券。如果想获得更高的报酬,最好的做法就是做好职业规划,提高自身的价值,进而进行“等价交换”。从这个角度说,那些想通过考研和考博来逃避工作的人也该注意了,如果你不能掌握一技之长,毕业后仍然会面临失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