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训市场常态化治理还要提速
2018-06-14 09:43:25
  • 0
  • 0
  • 0
  • 0

 据媒体报道,截至4月27日,全国已有22个省份启动校外培训机构专项治理工作,其他省份的工作方案将陆续公布。从结果来看,“高压”之下,一些地方的校外培训似乎并未“降温”。

    在全国各地启动培训机构专项治理工作之际,一些培训机构仍然“顶风作案”、虚假宣传及违规设置课程,行为的确够嚣张。对于这样的培训机构,相关部门要接受公众举报,对其予以严查。同时,我们也应清醒认识到,培训机构治理取得了不少成绩。比如,以成都市为例,截至今年4月中旬,已经累计查实1983家有照无证类培训机构、1006家无照无证类培训机构,查处3002次非法办学、违规办证、虚假宣传行为,责令1571家机构限期整改。

    之所以强调培训机构专项治理取得的成绩,并非为了“粉饰太平”,而是为了保持客观性,尤其是一些媒体指出,校外培训并未“降温”——这样的结论显然是不客观的。一者,我们必须认识到,国家此次治理的是违规的校外培训机构,目的在于规范,使校外培训回到正常轨道。有关文件明确指出,要坚决治理一些校外培训机构存在的“有安全隐患、无证无照、‘应试’倾向、超纲教学”等人民群众反映最强烈的6类突出问题。从这个方面说,校外培训机构并非不该存在。二者,校外培训热很大程度上源于家长的教育焦虑。这种教育焦虑是长时间形成的,短时间内难以根本改善,这就决定了校外培训热要冷下来,还有很多工作来做。

    近段时间,教育部等三部门专项督查校外培训机构治理,结果陆续公布,这印证了校外培训机构治理是一个综合工程、专业工程,更是一个常态化工程。从现实来看,在治理的同时也要注意疏通。比如,成都市教育局将出台培训机构监管办法和分等定级标准,探索培训市场常态化治理机制就是其中一个路径。众所周知,规范的校外培训完全可以成为学校教育的有益补充,满足学生的个性化教育需求。因此,加强对校外培训机构的监管,让合格合规、认真办教育的培训机构留下来,将扰乱市场的清理出去,才是满足学生及其家长的合理需求。

    由此可见,治理课外培训必须走向专业化,必须正视市场对多元化教育的需求。校外培训之所以火,是因为学校之间存在教育同质化现象,尤其是学校教育没有随家长诉求的改变而全面进行制度上的革新。以“三点半难题”为例,在人们的呼吁下,如今随着政府加大投入,教育部门出台措施,该难题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纾解。帮家长“看孩子”“辅导作业”的违规培训市场变小了。正如一些专家所呼吁的,切实改善教师待遇、创办有质量的学校教育、为各类孩子搭建成才通道,是当前切实提升公共教育质量、与机构培训形成差异化竞争的关键。

    需要达成共识的是,国家此次专项整治是为常态化治理铺路。此次治理行动分三步走,“2018年6月底前完成全面部署和摸底排查,2018年年底前完成集中整改,2019年6月底前完成专项督促和检查”。此次治理程序时间长,步骤设计合理,涉及部门范围广,目的就是用专项整治的方式向公众尤其是家长释放积极信息。这项整治也是在考验相关部门的工作力度,使其以后的执法工作常态化、专业化。总的来看,整治校外培训乱象并非一朝一夕能解决,社会对之要有足够的耐心,相关部门也要及时回应公众的关切之心,加速推进常态化治理工作。


 
最新文章
相关阅读